2017-09-07
星島日報
(星島日報報道)政府新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午召開首次會議,商討工作計畫及時間表。主席黃遠輝會後透露,估算本港至少欠缺一千二百公頃土地,現時小組已列出十二項土地供應選項,包括發展郊野公園和填平水塘,但沒有為選項安排優先次序,強調如社會有更好意見,覓地方案將不止十二項。經專責小組討論及鋪陳利弊後,最快於明年第一季進行公眾諮詢,第三季尾向政府提交建議報告。
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昨日下午於政府總部召開首次會議,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有列席,首次會議約進行了三個半小時。林鄭月娥會前表明有一連串問題,希望專責小組提供答案,她說:「問問社會,當數以千計兒童居住環境惡劣,真的不可以在維港以外填海?真的不可以探討使用郊野公園邊陲?真的不能在新界鄉郊加強收地,以及清除一些寮屋,提供像樣的居所?」
她又說:「香港並不是沒有可以興建樓宇的土地,但多年來缺乏一個開拓土地來源的共識。」期望專責小組可就善用及開拓土地提出優化建議及新意念,並推動公眾討論有關土地選項的利弊、優次及取捨,然後提出一個整全的建議,讓政府制訂開拓土地工作的整體策略。她相信專責小組會盡最大的努力,凝聚社會最大的共識。
小組主席黃遠輝及副主席黃澤恩會議結束後會見傳媒,透露連同林鄭月娥提出發展郊野公園、更多維港外填海及新界棕地的三個選項,小組已列出十二項土地供應選項,最快明年第一季諮詢公眾。他表示,如社會有更好的意見,選項可多於十二個,而小組沒有為選項安排優先次序,又指出各種方案都有不同的時間性。十二項土地供應選項包括發展現時作短期租約、臨時政府撥地及劃為「未決定用途」地帶的土地;利用私人發展商的土地儲備;更多維港以外填海;填平水塘;利用私人康樂用地作其他用途;重置或整合大型康樂設施;發展「鄉村式發展」用地;重置葵青貨櫃碼頭;貨櫃碼頭「上蓋發展」;發展郊野公園;加快「綜合發展區」用地的發展以及發展軍事用地。
黃遠輝又根據《香港2030+》分析估算,本港至少欠缺一千二百公頃土地,若政府要增加每人平均居住空間,或需更多土地。小組會議文件顯示,短缺土地主要為「政府、機構或社區」設施、休憩用地及運輸設施,估計約欠七百二十公頃,其次是經濟用途土地,估計欠缺二百五十六公頃,而房屋短缺土地則為二百三十公頃。
專責小組未來將至少每月召開一次會議,而下次會議會繼續討論土地供應選項,包括如何善用現有土地以及如何開拓新土地等。黃遠輝希望十月掌握土地供應選項後帶到小組討論,小組將提供落實時間、可行性及土地潛力等各種資料,又會鋪陳各種利弊讓公眾參考。小組假定於明年第一至第二季進行諮詢,諮詢期約至明年七月完結,期望最快明年第三季尾政府提交建議報告。
小組成員何喜華披露,會議主要檢視本港土地需求量,小組初步期望能在明年二月展開公眾討論。不過,對於政府提出欠缺一千二百公頃土地的數字,會上不少成員質疑政府低估需求。另一成員王坤會後表示,政府可考慮與發展商合作,以私人土地與農地發展。成員曾鈺成則認為,小組現階段要先凝聚社會共識,解決土地爭議,如先處理爭議性較少的議案,而爭議較大的問題就需要大家共同解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