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星島日報報道)本港社會近年較為關注透過開發棕地、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及填海,以提供土地建屋,但即將公布人選的覓地專家小組,據知亦會一併檢視目前在私人發展商手上的土地儲備,因此過程中亦會探討本港尚有多少價值較低的農地適宜進行改劃,增加住宅供應。
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後即表明成立由專家領導的小組,在社會辯論及探討未來的土地供應來源。根據當局早前的公布,該專家小組的籌組工作已接近完成,預計會有逾二十名非官方成員,希望在本月底前公布成員人選,並於下月舉行首次會議。據知,小組成立後會全面檢視本港土地的供應來源,包括目前在私人發展商手上的土地儲備,因此過程中亦會探討本港尚有多少價值較低的農地適宜進行改劃,增加住宅供應。
資深測量師陳東岳(圖)表示,目前土地改劃工作由三至六年不等,甚至可能花上更多的時間,認為近期錄得多宗成功改劃的個案,與發展商看好後市,以及當區新盤銷售潛力有關,因而在現階段接受政府開出的補地價金額,「暫時數據未必可以看成一種趨勢,確定這已是發展商活躍採用的方法。」
但他承認,隨着新界可供建屋的平地已賣少見少,除了積極造地,未來需要透過拼合土地,尤其是農地,才會得到面積較大的建屋用地,但當中涉及的改劃程序將會相當複雜,「改劃農地涉及的研究報告相當多,要確定有關土地的栽種價值不高時,才有較大機會通過城規程序,因此過去成功的比例一直不高。」他認為,儘管即將成立的專家小組會一併檢視私人發展商的土地儲備,但當局仍有需要「拆牆鬆綁」,特別是減省改劃過程中不必要的文件往來,始能有效增加住宅供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