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8-15
經濟日報
裝修業流弊多,競委會揭出公屋裝修涉嫌訂立及執行瓜分市場協議及合謀定價。
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招國偉相信,裝修承辦商獲「房署認證」有利吸客,亦可收取較高價錢,形容是塊「肥肉」;房委會投標小組主席張達棠則認為,名單非強制性,居民可以選擇其他承辦商,未必有問題。
競爭力勝街外公司
政府增建公屋,新入伙屋邨成為龐大裝修市場。身兼公屋聯會總幹事的招國偉表示,承辦商獲房署認證,加強了居民的信心,對比街外的承辦商競爭力大,即使收取較高費用,居民亦可能因安心和盡快解決的心態,使用指定承辦商服務。他形容公屋單位量多、對承辦商是肥豬肉,擔心若然出現合謀定價,影響質素,會損害居民利益。
測量師學會物業設施管理組前主席楊文佳則認為,住戶有權選擇其他服務,相信指定承辦商的裝修收費不會太高,但承辦商可於3至6個月的短時間內,獲得一筆可觀利潤,對不少承辦商仍然吸引,舉例一戶裝修費10萬元,假使有500戶光顧,盈利僅為2至3%,收入仍可達100萬至150萬元。
張達棠:居民可格價
他又指出,裝修費用視乎裝修內容,價錢可由最低2萬、3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,他又認為,現時建築界因圍標或反競爭行為定罪個案很少,如有個案亦可起指標作用,理順業界做法。
張達棠則認為,名單由房委會以嚴謹標準把關,服務有質素保證,而居民亦有權選擇非名單上的承建商:「新屋邨信箱見到很多紙仔,有浴缸、廚柜、套餐裝修,居民可自己格價。」他認為未必有問題。
撰文:
曾偉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