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-08-09
經濟日報
近年棕地的發展、規劃引起社會關注,元朗南區內涉及逾百公頃棕地,佔整區面積逾4成,如能順利落實,有助政府發展新界區其他棕地。
政府覓地寸步難行,無論透過收地拓展新界發展區,還是填海造地,均遭到民間反對,不少環保及民間團體更要求政府優先發展棕地,棕地問題成為阻礙政府覓地計劃的藉口。
發展模式及經驗 可作藍本
目前政府有兩個大型發展區規劃涉及棕地,分別是洪水橋及元朗南,前者涉及棕地面積較多,涉及200公頃,但後者的棕地面積較為密集,223公頃發展範圍之內,就涉及100公頃為棕地,比例高達45%,特別是公庵路一帶就有不少棕地作業。
由於元朗南的發展規模較洪水橋為細,發展亦集中以住宅,以及重置棕地作業為主,適合政府作為一個試點,展示棕地發展可以遇到的挑戰及困難,包括業權收地問題、棕地作業重置問題等。事實上,政府就打算區內預留11公頃用地作為重置區內棕地作業。
若果元朗南能夠順利落實發展,項目發展模式及經驗亦能夠作為藍本,以供政府參考用作日後發展其他新界棕地,例如新界北發展區。同時,亦能向外界反映政府解決新界棕地問題的決心,避免外界再次利用棕地問題作為藉口,從而阻礙政府增加供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