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,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!
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!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,請開啟JavaScript!
九月 17, 2024 星期二 大致多雲 28° 84%

港人均居住面積 不斷增

2014-10-30    明報
【明報專訊】香港樓價不斷攀升,是否反映港人的居住環境變得愈來愈差?這又未必。徐家健在其新作《本土不敗——全球化下的香港出路》收錄的一篇文章指出,根據他的計算,原來香港居住在私人住宅的市民,其人均居住面積由1985年64.6方呎,增至1995和2000年的86.1和93.7方呎,到了2011年再增至97.7方呎。 人均居住面積 26年升逾五成 若一併計入公屋和居屋,全港市民的人均居住面積,更由1985年的107.3方呎,升至1995和2000年的116.7和131.3方呎,到了2011年則升至141.3方呎。 徐家健解釋,住屋是經濟學中的「一般物品」(normal goods),收入愈高則需求也愈高,單位會愈買愈大,按美國經驗,人們收入每增加10%,居住需求便會增加5%。雖然年輕人近年收入不前,但過去20年香港人整體實質人均收入增加了80%,則人們買大40%面積的居住單位,便屬合理和可以理解。 他表示,很多時若經過較深入的計算和統計,會發覺實際的情况和想像大有不同,上述港人居住的平均面積在增加,便與很多時傳媒宣揚的港人居住環境愈來愈差有頗大分別。 網絡世界 無助拉近社會分歧 「現今網絡世界資訊愈來愈流通,看似人們應可更深入和客觀的了解世界,但看來不像。比如佔中事件,支持佔中的會上網或透過facebook看相關資訊,但往往只到訪同聲同氣的群組,於是乎只看到和自己觀點相同的群組,而反佔中一樣,只在自己熟識的群組交換意見,最終雙方只會不斷加強『埋堆』的意見,別人的意見都聽不下。其實在其他經濟範籌也一樣,大家會發覺如樓市的討論區,看好的會只看支持自己意見的群組,看淡的也只看到壓倒性的利淡觀點,如此不單無助參考,反而只會強化自己的錯誤看法,最終不利投資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