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,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!
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!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,請開啟JavaScript!
六月 17, 2024 星期一 間有陽光 幾陣驟雨 30° 80%

安老院建築群屬反清基地 僅列二級建築面臨重建 環團翻舊檔尋歷史

2014-07-30    明報
【明報專訊】香港現仍僅存的孫中山革命遺蹟和建築已買少見少,長春社深入調查逾大半年,從一份有百年歷史的政府舊檔中,發現已被納入私人重建的牛池灣前聖若瑟安老院建築群,原來是由清末革命「四大寇」之一陳少白購地所建,同樣投身革命的孫中山兄長孫眉,曾在該處藏身辦農場作同盟會革命基地。長春社質疑建築群現僅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,其歷史價值嚴重被低估,促政府暫緩發展,將建築物劃為法定古蹟,與發展商磋商換地作原貌保育。 長春社促列古蹟保育 暫緩發展 安老院土地業權由九龍建業全數擁有,計劃興建5幢50層高的住宅大樓和商業設施,地盤總面積約20萬平方呎,總建築樓面面積約210萬平方呎。本報向九龍建業查詢,至昨晚截稿未獲回覆。據悉,發展商仍與地政總署就地契修訂及補地價磋商,未有定案。 政府稱按二級標準保留 環團批低估 長春社過去大半年深入調查牛池灣聖若瑟安老院歷史,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顯示,安老院包括別墅、宿舍及門樓,原由香港富商陳賡虞擁有,陳氏於1926年售予安貧小姊妹會,惟資料沒提及1926年前的歷史。 長春社從政府檔案處及土地註冊處及大批相關書籍成功重塑歷史,確認安老院建築群與同盟會在香港的活動有密切關係。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表示,找到一份舊土地買賣文件,顯示安老院所在土地,由清末革命家陳少白,以9000元買入,並向政府申請在農地建屋(見圖)。 後來,孫中山兄長孫眉於該地開設農場,並作為同盟會的開會地點。陳少白於1910年興建別墅,後來把別墅連農場賣給港商陳賡虞。李少文說,自己並非發掘該段歷史的第一人,只是古蹟辦未能把歷史與建築物聯繫起來,低估了歷史價值。 發展局發言人回應,根據城規會於2006年2月批准的規劃申請,聖若瑟安老院的3幢二級歷史建築將會被保留,認為是合適的保育方案。發言人表示,保育和發展並非零和遊戲,指目前寓保育於發展的方案,與建築物的二級歷史建築評級和文物價值相稱。規劃署補充,發展商須提交保護歷史建築物計劃。 倘未列古蹟 發展商可大規模改建 不過,根據現行制度,即使發展商按規劃保留建築,但除非在地契上另有條款規定或被劃為法定古蹟,否則仍可進行大規模改建,而日後建築物是否開放予公眾仍是未知之數。 李少文認為,單靠發展條件要求發展商提交保育計劃並不足夠,過去不少歷史建築最終遭拆毁,2012年遭拆剩一幅外牆的東方紗廠便是一例,發展商視為保育歷史建築,政府亦批准計劃。他要求把安老院列為法定古蹟,才可原汁原味保留歷史。他日前到場觀察,發現地盤已放置大型建築機器,擔心工程隨時展開。 明報記者 馬耀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