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,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!
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!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,請開啟JavaScript!
十二月 28, 2024 星期六 大致多雲 17° 56%

檢討放寬「辣招」時機合適嗎?

 
     
2018/11/14 潘達恒
最近樓市出現較多兩極化的新聞,例如山頂豪宅地 文輝道流標、10月預售樓花零申請,另一邊廂,啟跑道區第4B區3號地皮,4間財團聯手投地,比對上成交低約18%,市況有點難捉摸市況是冷還是熱,令市場難以解讀,究竟後市方向如何? 除留意到政府拋出「明日大嶼」願景,計劃在東大嶼填人工島,屬比較遠期的計劃外,能否有具體的政策能夠令樓市健康發展。 因為自樓市「辣招」出現, 包括SSD(額外印花稅)、BSD(買家印花稅)及DSD(雙倍印花稅),作用是打擊投資者進場,令樓價不至大升,可惜辣招沒有預期效果,更因入門門檻增加,例如DSD限制購買多於一間物業厘印費劃一15%、換樓人仕於12個月售出現有單位,可獲繳交原有的厘印費等,令二手放盤供應進一步減低,更令10月份十大屋苑成交量不足約68伙,令置業、換樓人士更難在二手市場找到足夠數量的單位作比較。 所以筆者認為政府應該調整一下現有的機制,令二手市場轉趨正常化,令二手市場放盤供應合理地提升,給予市場更多選擇。 充足的二手樓盤成交,才能真正反映市況,不似現在只是個別數宗成交,已經反映一個大型屋苑或一個區的樓價指標,造成很不合理的現象。市民想用較完整的成交數據,作成交前的參考,變得不容易,二手量成交不足,正正是放盤量減少間接造成的。 2009年6月收緊豪宅按揭成數至今, 政府一直用需求管理的方法,控制各種政策及公營房屋供應,間接控制買家入市意欲,減慢他們入市速度,因為政府心知麵包供應有限,希望將時間拖後,供應可以慢慢追上。或者,等待市場出現明顯變化,令置業願望降溫。 辣招持續至今,炒家絕跡了,但沒有令樓市合理調整,反而令樓價拾級以上,反而影響了正常需求的用家,例如有家庭新成員誕生需換樓人士、安排退休前額外買樓「收租養老」的準退休人士、商人需將物業於有效期內套現維持經營資金、患病者需要在有效期內獲取資金就醫生等,以上個案若放售或購入物業,通通視作炒樓個案看待,需繳納DSD劃一15%印花稅或在36個月有效期內放售需繳付SSD。 令樓市「可進可出」的特性失效, 樓市政府已令二手市場出現扭曲, 出現「賣了,怕買唔返」的心理。 因為辣招變相排擠長線投資者,令致租盤多年來不斷攀升,也是沒有長線投資者購入單位後放盤之過,「租盤少,租金自然貴」。 最近,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講解現在未到達「撤招」的時刻,更稱今年第二季新批出的平均按揭成數為47%,比2009年首次推出逆周期措施前的64%低,喑示樓市比2009年更健康,以「不變應萬變」的 姿態回應大眾,少做可以確實少錯,不做更不用被批評。市民總是擔心政府欠靈活性,往往未能在合理的市況,推出合理的政策,好像2002年停建9年居屋, 到今天出現缺地缺樓。 本欄不是建議政府「一刀切」式撤招, 可以分階段性進行,首先建議將DSD購買第二個單位需劃一15% 厘印費,改為雙倍厘印費,主要解決兩大問題,一) 增加租盤,優化現有的辣招,令二手供應增多,可以舒緩現有的租金壓力。二) 令換樓人士能夠換樓成功,政策優化後,釋出更多選擇,令他們容易找到心儀單位。( 筆者曾經多次出席立法會會議,令社會進一步了解換樓人士處境,最後將換樓期由6個月改為12人個月。) 筆者覺得政府應該有適當的擔當,對樓市需作多方面了解, 未雨綢繆,急市民所急。
(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)
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