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中,涉及工廈的範疇,既有活化新概念,亦有放寬地積比,相信兩者均可釋放樓面,而重建樓面可增加短期對工廈交投有一定刺激作用,亦因業主會相應調價,故工廈呎價料進一步向上。其實自從特首林鄭月娥去年8月份研究重啟活化工廈政策後,工廈物業租售迎來不俗升勢,截止上月底,工廈物業售價期內上升約18%,租金亦累升約11%,成交量方面,政府宣布研究重啟活化政策後一年,每月工廈平均買賣註冊量為515宗,較宣布前的1年平均355宗,上升逾45%。據統計指出,2016年錄得6宗全幢工廈買賣,而2017年政府有意重啟活化措施,全幢工廈成交增至22宗,涉資165.5億元,而今年首9個月全幢工廈買賣達16宗,涉資約150億元。
施政報告中提到工廈新措施,容許整幢工廈改作過渡性房屋,而非住宅地帶工廈可申請全幢重建,容許放寬非住宅地積比率上限20%,由於兩項措施均有利工廈增值,若改裝成住宅,可望提高租金收入,而放寬地積比必定提高財團加快重建,尤其全幢工廈可作活化及重建,勢成財團追捧對象。
雖然中美貿易戰未明朗,加息因素亦充斥市場,然而本港經濟基礎良好,失業率低,加息因素早被市場消化,因此預期工廈市場經過短期買賣成交減少,之後會重拾升軌。另外,工廈租務市場一直活躍,葵涌區近幾個月,平均每月都有200宗以上。近期達利國際集團將位於葵涌葵喜街1至11號達利中心由傳統工業大廈演變成時尚革新的商業大廈,全幢總樓面面積近22萬平方呎,寫字樓樓層分間不同的面積由3,800呎至6,000呎不等,全層18,729 平方呎,務求將不同國際品牌引入達利中心,不論是大型或初創企業都能在此找到優越的工作空間,把獨特共享空間呈現社區,筆者認為此項目以打造成區內銀座式商廈,屬罕有活化項目 ,料帶動區內成交及人氣升級。
(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