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4/11
楊曉欣

中原城市領先指數(CCL)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二手樓價指標之一,由中原地產編制,涵蓋全港四大區域(港島、九龍、新界東、新界西)及不同面積單位的樓價趨勢。以下結合數據與案例,拆解如何運用CCL進行市場分析。
一、CCL的構成與數據解讀
CCL以1997年7月第1週為基期(基數100點),按周追蹤二手私人住宅的成交價格變化,並細分為以下衍生指數:
Ø 大型屋苑指數(CCL Mass):
l反映主要大型屋苑的價格走勢,2025年3月23日報135.31點,按周升0.65%。
Ø 單位類型指數 :
lCCL中小型單位指數:2025年3月23日報135.09點,按周升0.52%。
lCCL大型單位指數:2025年3月23日報136.43點,按周跌0.69%。
Ø 分區指數:港島、九龍、新界東、新界西的區域指數波動差異顯著,例如新界西指數2025年3月23日報124.73點(按周上升0.93%),而新界東指數報149點(按周下跌0.18%)。
Ø 分析工具:
l趨勢線:觀察CCL的長期走勢(如2021年8月8日報的高位191.34點 vs. 2025年3月23日報的135.31點),可判斷樓市週期。

二、CCL反映的市場動態:案例分析
案例1:政策與利率的影響
2024年財政預算案放寬印花稅:2025年3月17-23日CCL回升0.31%,結束連跌兩周,顯示政策鬆綁短期提振市場信心。
加息與降息週期:
2022年美國加息:CCL從2021年8月8日報的191.34點高位累跌27.98%(至2024年11月17日報的137.81點),業主賠本20% 賣樓案例頻現。
2024年降息預期:2024年11月3日報CCL單周升1.24%,反映市場對資金成本下降的樂觀預期。
案例2:新盤與二手市場互動
新盤低價促銷:發展商接連低價推售新盤,分流二手需求。
「納米盤」衝擊:2022年開發商推出小戶型新盤,吸引年輕買家,導致二手市場議價空間擴大。
案例3:區域分化與投資策略
核心區抗跌性:港島CCL在2025年3月23日報134.09點(按周升1.3%),顯示市區物業保值性較強。
新界東潛力:2021年新界東CCL升幅達3%,受惠於基建發展(如沙田第一城成交活躍)。

三、如何利用CCL制定投資策略
加息與降息週期:
2022年美國加息:CCL從2021年8月8日報的191.34點高位累跌27.98%(至2024年11月17日報的137.81點),業主賠本20% 賣樓案例頻現。
2024年降息預期:2024年11月3日報CCL單周升1.24%,反映市場對資金成本下降的樂觀預期。
案例2:新盤與二手市場互動
新盤低價促銷:發展商接連低價推售新盤,分流二手需求。
案例3:區域分化與投資策略
核心區抗跌性:港島CCL在2025年3月23日報134.09點(按周升1.3%),顯示市區物業保值性較強。
新界東潛力:2021年新界東CCL升幅達3%,受惠於基建發展(如沙田第一城成交活躍)。
三、如何利用CCL制定投資策略
l底部信號:當CCL接近歷史低位(如2025年3月16日報的134.89點 vs. 2016年水平)且跌幅收窄(2024年跌4.54%,較2022年15.09% 緩和),可能預示止跌回穩。
l高點風險:若CCL逼近歷史高位(如2021年191.34點),需警惕回調風險,尤其結合利率上行環境。
Ø 區域與戶型選擇:
l抗跌首選:港島及大型單位指數波動較小,適合保守投資者。
l增長潛力:新界西指數波動大,但政策傾斜(如洪水橋發展)可能帶來超額收益。
Ø 政策與利率監測:
l印花稅調整:2025年財政預算案後CCL反彈,顯示政策敏感度高。
lHIBOR走勢:2022年12個月銀行同業拆息 (HIBOR) 由年初的0.4% 急升至年底的5.8% 高位,導致樓價下跌。所以需要緊盯銀行加息動向。
四、CCL的侷限與補充工具
四、CCL的侷限與補充工具
Ø 數據滯後性:
lCCL反映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前的價格(大約滯後1-2周),需結合即時成交數據(如中原地產經紀人指數CSI)判斷市場情緒。
Ø 忽略非住宅市場:
lCCL僅涵蓋二手私人住宅,商業物業或一手市場需參考其他指標(如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)。
總結:
CCL透過細分指數與區域數據,為投資者提供多維度的樓市透視。結合政策、利率及市場供需分析,可更精準捕捉買賣時機。例如,2025年CCL暫時處於低位且政策利好,長線投資者可逐步布局;而短線操作需關注區域分化與新盤競爭動態。透過持續追蹤CCL及其衍生指標,投資者能在香港複雜的樓市中佔得先機。
筆者:楊曉欣YEUNG HIU YAN CATHERINE
總結:
CCL透過細分指數與區域數據,為投資者提供多維度的樓市透視。結合政策、利率及市場供需分析,可更精準捕捉買賣時機。例如,2025年CCL暫時處於低位且政策利好,長線投資者可逐步布局;而短線操作需關注區域分化與新盤競爭動態。透過持續追蹤CCL及其衍生指標,投資者能在香港複雜的樓市中佔得先機。
(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