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2/14
湯文亮

有老友笑我點解咁失策,原因是有傳媒報道,我有一個在2021年值9億元的物業,今日要以3.8億元賣出,話我損失慘重。
不過,有一點很奇怪,傳媒沒有好似其他蝕本買賣,清清楚楚講出買入價以及賣出價、業主蝕了幾多錢,只是報道物業在2021年值9億元,而究竟我是不是用9億元買入物業,如果係就慘。
由於銀行call loan,不少持有多個物業的投資者都要賣走一些物業減債,當中有一些要蝕本並不出奇,但是大多數是賺錢,而且可能是勁賺,不過傳媒就很少報道,只是集中報道蝕錢個案,令到市民以為樓市急跌。
樓指未跌破低位 表現可接受
事實上,樓價指數在去年9月到達低位,現在雖然沒有大幅反彈,但並未跌破指數低位,面對銀行不放貸兼call loan,樓市表現是可以接受,不能太過苛求。
由於太多人問我是否以9億元買入該物業,現在打算以3.8億元賣走,我必須澄清一下,該物業我的確打算以3.8億元賣走,但不是以9億元買入,而是在30多年前以1280萬元買入,其間用作收租,回報非常理想。傳媒在報道前只要去土地註冊處查一下,就知道買入價是1280萬元,很難做到對樓市的一個負面信號,所以,唯有話2021年該物業值9億元,今日我打算以3.8億元賣走,才可以出現一個震撼報道。
如果唔了解真相,就會以為樓價在3、4年間下跌了六成,香港的業主以及物業投資者就慘了。
(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)
▸更多文章:投資心得文章 | 湯文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
(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