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/11/11
湯文亮
很多人唔明白物業炒家與投資者有什麼分別,其實是心態與實力問題,炒家在買入一個物業之後,心態上基本上無打算成交,只希望在交易之前賣走,最好有利潤,就算「薄cut」都唔緊要,否則就會撻訂。有實力的炒家就會考慮成交,短炒變長揸,身分亦由炒家變成投資者。在政府推出「辣招」之後,已經沒有炒家,買賣都要畀咁多稅,點會有人炒樓。
有心水清老友話,政府已經撤銷全部「辣招」,不但沒有太多炒家重出江湖,連買樓收租的投資者亦少了很多,是否樓價太貴,炒家以及投資者都認為唔值得買?但事實市場上有不少優質筍盤,如果在疫情前,那些筍盤基本上不會出現,就算偶然出現,很快就會被投資者吸納,但現在很少見到炒家或者投資者出擊,是否物業已經唔值得投資?
無問銀行借錢 投資者不易蝕讓
老實說,在香港投資物業,仍有些是一個好選擇,不過,投資物業的年代已經過去,炒家被淘汰是必然的,物業投資者亦面對相當大困難,相信將會有不少物業投資者被淘汰,但不是說那些物業投資者在財政上出現困難,而是他們很難問銀行借錢買樓,甚至要出售手上一些物業,直至借貸比率符合銀行要求。
當投資者完成重組而又合乎銀行要求之後,相信會有一段長時間唔會買樓收租,但亦唔會賣樓,到那時候樓價不但相當穩定,投資者亦不用擔心銀行壓力,毋須降價求租,租金亦會節節上升。當租金上升,樓價亦會上升,到時候很多人會不明白,已經無人炒樓,甚至連買樓收租的人都不多,點解租金樓價仍然上升。我講大家都唔會相信,這是一個沒有物業投資者年代必然會發生的事,物業投資者是穩定樓價的犧牲者,無問銀行借錢買樓的人唔係咁輕易蝕讓。
(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)
▸更多文章:投資心得文章 | 湯文亮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
(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