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09/20
潘達恒
房協剛剛推出免補價分租計劃,符合資格的業主可以將房間租出,無需將單位補地價,廚房及廁所等公共設施,雙方可以共用。目的是放寬現有的房屋政策,令市場釋出更多租盤,給予輪候公屋的申請者。
據計劃內容,適用的資助出售房屋共21個,符合參與計劃的單位約13,000個。筆者估計參與計劃的業主可能佔10%至15%,參與計畫的業主類型為家庭住戶人數不多、退休人士等,放租的原因是單位未被完全使用及增加收入;而其他住戶成員較多的單位,出租後怕影響日常生活, 這類家庭會較少響應此計劃。
筆者覺得計劃推廣會有一定困難, 原因是香港由80、90年代 「一家多口」 的住屋模式, 慢慢演變為「 分支家庭」, 年青一代比較少而家人一同居住,嚮往私人空間。
在市場上,單身人士及等待編配公屋人士較多選擇
套房及獨立單位,後者租客甚至會住上3至5年,直至編配公屋為止。但為何他們不選擇分租模式與業主共住? 分租單位一直存在,佔租務類別不足5至8%, 一直不是主流,原因是業主與租客共住,會有很多生活習慣上的不同,例如使用廚房及廁所的時間、聲浪的大小等。 與及,雙方的私隱也十分關注, 例如帶朋友作客的密度等。 以上種種協調不好,可能衍生更多問題。加上業主一般將分租單位的價錢, 定位與套房大致相同, 所以沒有誘因驅使租客租住。
政府房屋政策的破格思維,會否令租盤上升,就需要市場有再作認證。
(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