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,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!
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!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,請開啟JavaScript!
十一月 27, 2024 星期三 間有陽光 19° 49% 紅色火災危險警告

《「沉沒成本」非香港沉沒主因》

 
     
2024/07/19 湯文亮
近日的確有不少舖頭執笠,公司租用的寫字樓面積縮減,或者由超甲廈搬去準甲廈,上市公司的業績轉盈為虧,當傳媒報道或者大家講到這個現象,原因只得一個,就是市民北上消費,彷彿北上消費就是破壞香港經濟的元兇,如果市民不再北上消費,香港經濟就會回復正常。我認為北上消費的確有多少責任,但不是破壞香港經濟元兇,只是一隻「替罪羔羊」。

2018年可以說是香港近10年經濟最好的一年,可惜我們遇上社運,接住3年我們又受到疫情蹂躪,令到香港受到內傷,即使捱得過疫情,不少公司都要孭住一大筆債務,這筆債務叫「沉沒成本」,如果不是美國暴力加息,這筆「沉沒成本」有機會慢慢消失,但在美國暴力加息之後,不少生意就是被「沉沒成本」吞噬,造成今日局面。

銀行見勢色唔對,立刻收緊信貸,不少人話銀行家冇道義,落雨收遮,我認為又唔可以咁講,如果銀行唔收緊信貸,最後出現不少壞帳,影響香港金融體系健全,反而對香港不利,不過,銀行就要孭上好天收遮這個惡名。

有人問我,「沉沒成本」會否令香港沉沒,我認為江山歷代人才出,各領風騷數十年,今日雖然有不少做生意的人被淘汰,但同時亦有不少人入行,不少從內地到香港的公司,他們的優勢就是沒有「沉沒成本」的拖累,生存的機率就大得多,而銀行對那些新入行生意人的放貸亦比較寬鬆,希望他們可以打開另一個局面。不過,「沉沒成本」亦不是香港經濟轉壞的主要原因,只可以說是一種催化劑。

(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)
(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)
贊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