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/10/28
湯文亮
我在澳門讀中學,在暑假時經常跟漁船出海打魚,有時要去一個星期。漁家很喜歡叫我去,首先我唔怕暈浪,而且仲係一個免費勞工。我當然也有得着,除了海鮮任我食之外,暑期作業講出海打魚,全校得我一個。有一次,在打風期間,3號風球還未除下,有漁家叫我出海,仲話不能夠等風平浪靜才出海,否則即使滿載而歸,亦不能賣到好價錢,行船爭解纜是也。
再不開關 唔病死但會餓死
新冠疫情至今,除了全民檢測未夠強硬之外,香港算是控制不錯,確診數字不但經常保持在單位數,而且大多數是外地輸入,在這個情况下,政府應該考慮開關,首先是與地通關,如果等到確診清零14日之後才考慮開關,咁相當於漁民等風平浪靜才出海,以新冠疫情的反反覆覆情况來看,明年今日未必可以做到確診14日清零,咁即是未來一年香港不用開關,咁樣就會有確診的人未必死,冇確診的人就餓死。
一個負責任政府應該考慮開關與繼續封關的風險程度,是否能夠接受開關,即使在開關後確診數字會上升,亦不能不放手一搏,當然要有所準備,甚至有所犧性。
犧性在所難免 不能不放手一搏
從香港的新冠病毒死亡者來看,大多數是長者或長期病患者,有一些確診者很快康復,甚至比流感更快,如果仍不開關,當香港經濟繼續轉壞,失業率上升及負資產增加,香港政府一定會被市民唾罵。雖然政府要開關亦可能受到壓力而未能成事,但最少已經盡了力,而且責任會是反對開關的人。
大家想一想,如果政府從未提出全民檢測,今日一定有很多人指摘政府,尤其是某些醫護人員,又話浪費最佳時間。好啦,政府提供全民檢測,結果只得三成市民檢測,結果當然不理想,但現在政府未敢開關,就可以將責任推落反對的人,現在最低限度那些人不敢指摘政府不做全民檢測,要為未能通關、香港經濟轉壞負責。
不過事情不可以講番轉頭,政府要考慮怎樣做才可以通關,我相信反對的聲音不會很多,甚至沒有,只是政府有冇膽去做。
(文章內容純屬作家個人意見,並不代表本網頁立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