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 In order to see this website,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!
我們偵測到您的瀏覽器不支持JavaScript!為了可以使用本網站,請開啟JavaScript!
六月 15, 2024 星期六 大雨 29° 84% 雷暴警告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 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

經濟成功香港方可成功

2024-05-16    星島日報
不少內地企業要進一步國際化,進行IPO融資、推廣科研成果、推介醫藥產品和新能源產業等,都希望通過香港這個國際平台來推動。今年北京兩會後,更加確定要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,中央一連串支援香港措施陸續推出,市傳內地擬免收港股通股息稅,進一步推高香港股市;又宣布新增8個內地省會城市自由行,對香港旅遊酒店零售飲食等行業直接帶來利好因素。 中國幾十年來經濟高速度發展並非偶然,今年預期GDP也有逾5%的增長,大家可以說中國經濟基數比較低,所以增長的幅度容易大一點,說法雖然也沒錯,但是如果以深圳上海為例,為何他們已是先進城市,GDP仍然可以大幅提升?這是拼經濟的年代,這一點香港需要認真檢討,經濟成功香港方可成功。 就如為實施14年的「樓市辣招」撤辣,早幾年前就應該做了,為何要爭議這麼久才撤?樓市的升與跌是以經濟好不好為基礎,經濟周期向下,人們的收入減少,樓價自然缺乏動力。撤銷辣招為樓市鬆綁,只是增加市場交投量,幫助整個產業鏈,不會讓樓價上升。今天樓市仍然是香港經濟重要支柱,撤銷辣招絕對是正確決定,施政應該以香港整體利益為依歸。 物業淪為銀主盤影響深遠 話說回來,雖然撤辣是遲來的春天,但也支援了疲弱的經濟,幫助中小企業暫時鬆一口氣。 住宅市場總算穩定下來,斷供比率只有0.06%,仍屬於輕微數字;不過工商市場就已經遲了,今年工商物業壞帳比例會擴大,一個物業淪為銀主盤,並非只是銀行金融的問題,也是一個家庭出現經濟困難的問題,更代表一家公司(可能是大公司)將有機會倒閉的問題,影響更多的當然還有一眾打工階層。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,外資的看法必須重視。某些外資行近日仍然看淡樓市前景,認為樓市成交量短暫反彈之後,終將回歸平靜。 原因是幾年來香港經濟嚴重內傷,雖然多項吸引人才計劃,彌補了部分資金和人才的流失,但是工商市場缺乏新公司進駐,也沒有新資金投入,前景未許樂觀。筆者雖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,但執政者必須有所警惕和作出檢討。 蔡志忠 亞洲地產創辦人、香港專業地產商會會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