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7-27
明報
【明報專訊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(IMF)公布《世界經濟展望》的7月更新報告,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為3.3%,較4月份下調1.1個百分點,降幅僅次美國,是繼今年1月和4月後再次下調。除了憂慮新冠疫情變化外,IMF報告將內地房地產問題列為經濟下行的風險,認為由於樓價和公司資產負債表的調整過程受到拖延,或會導致突發而更廣泛的危機,若蔓延至宏觀經濟和金融層面,內地房地產或要經歷持久的調整期。
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
IMF亦將明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,下調0.5個百分點至4.6%。若IMF預測準確,今明兩年經濟增長將接近1990年以來最低的每年增長水平,僅高於新冠疫情剛爆發的2020年。對於內房槓桿問題,IMF曾在4月報告提及,中國經濟的持續放緩,會對經濟結構上的弱點,包括高企的內房企業槓桿、地方政府債務、家庭債務和脆弱銀行體系,帶來即時風險。
指調整清零政策有利經濟
不過IMF提及,政府推出實質財政支持,以及如果調整清零防疫策略,以減少對經濟增長影響,會是對中國經濟增長有利的因素。作為生產和消費大國,IMF指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對全球有外溢影響,屬正面或負面視乎供求平衡,例如生產供應鏈受阻可能導致全球消費品價格上漲,但內需下降則緩解大宗商品和中間產品價格上升壓力。
全球而言,IMF更為看淡今年全球的經濟增長前景,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被降0.4個百分點至3.2%。IMF指早前的憂慮,如通脹加劇令貨幣政策收緊、烏克蘭戰爭持續,都已開始成為現實,目前對經濟展望絕大多數為下行風險。
市場料2024年通脹始返疫前水平
通脹問題牽動經濟衰退風險,IMF認為通脹仍會居高不下,市場普遍認為至2024年底,通脹才恢復至新冠疫情前水平,倘烏克蘭戰爭對食品和能源供應有進一步影響,可能令通脹大幅上升引發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。另外,政策制定者可能低估勞動市場緊張,帶動工資上升的程度,或貨幣政策收緊不足,無法防止長期通脹預期失控。
隨着貨幣緊縮政策發生作用,IMF將明年全球增長預期,下降0.7個百分點至2.9%。經濟衰退的風險在2023年尤為突出,屆時多個經濟體增長預期將觸底,疫情期間所積累的家庭儲蓄將會減少,即使是很小的衝擊也可能導致經濟停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