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報專訊】陳秉安回憶,當年深圳興辦特區,湧入大量人口,帶來住房不足的問題。他說,內地人長期在計劃經濟之下生活,沒有市場意識,「上面安排、給你什麼就是什麼,上級撥了多少錢就建多少房,建了房子以後就分配給職工居住。一下子多了10萬20萬人,人們沒有房子住」,當時的深圳已不適用這種制度。
深圳建特區 住房供不應求
結果香港人帶來「樓花」制度,「掛了個牌子出去,誰要買房登記下來,付第一筆錢;發展商拿了錢以後就建房,建成能住了再把投入的錢收回來。這樣預售一批建一批,一步步推開」,解決了當時特區的住房問題。「這就是香港人的市場意識,我們當時聽了都覺得真聰明,我們怎麽就想不到,這就是封閉意識和開放意識的大不一樣」。
他還提到,內地存在誤解,認為市場經濟帶來腐敗、黃賭毒等弊病,將之歸咎於資本主義的毒害,「覺得是香港人把內地的風氣搞壞了」。「他們忘記了香港人對內地經濟發展的貢獻,反而有內在的怨氣,甚至流露發泄出來,這個是不對的」。陳稱,不是說改革開放打開門就會有這些弊端,而是要建立自身的「防疫機制」,才能真正防患於未然。
(回歸25年 危與機)